养殖致富网
 养殖设备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养殖设备
技术 > 养殖设备 > 正文

一个产业的世界梦想,——看“中国乳都”呼市的嬗变

时间:2018-07-20 来源:养殖设备 点击:

  7月1日,伊利集团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内,转盘式挤奶设备正在给牛挤奶。呼和浩特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乳业基地,近日,当地乳企首次以“军团”的形式跻身世界乳业第一阵营。记者刘凯 摄

  目前,中国人喝的常温牛奶,每两盒中就有一盒来自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为蒙古语,汉译为“青色的城市”,即青城,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也称“呼市”,有“中国乳都”之美誉。

  令人惊叹的是,从确定大力发展乳业起,到象征“中国乳都”的乳尊雕塑矗立在市中心广场上,呼市仅用了5年时间;从擦亮“乳都”名片,到乳企首次以“军团”的形式跻身世界乳业第一阵营,呼市也仅用了5年时间。

  乳业兴市  “边陲小城”变身“中国乳都”

  千百年前,呼市一带就已经是重要的奶制品生产地和集散地;900多年前,这个“边陲小城”的“酪巷”就以生产奶酪而远近闻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呼市开始引进优良奶牛品种,当时奶牛头数仅2000多头。1978年,改革开放为呼市的奶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1999年,奶牛存栏数为5万多头。但由于解决不了保鲜技术,牛奶只能在本地销售。同年,伊利引进了瑞典利乐生产线,让鲜奶保质期提高到6个月至8个月,牛奶从此走出草原,过黄河跨长江,走向全国。

  时间定格在2000年,拥有国际公认优质奶牛生长带的呼市,作出了把乳业作为21世纪 “立市产业”发展战略,积引导乳业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计划在“十五”期末把奶牛发展到50万头。

  2002年,只有十几万头奶牛、年奶产量不过40万吨的呼市没有理会“枪打出头鸟”的提醒,又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提出,要做全国乳业的龙头老大,建成“中国乳都”。呼市——“中国乳都”这张别具特色的名片慢慢成形。

  以产业龙头,带动整体发展;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勇于争先精神是“中国乳都”呼市的成功做法。1993年,伊利公司改制成功。1999年,伊利集团原副总经理牛根生创建了蒙牛集团。通过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产业化带动,伊利以每年近100%的速度增长,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87亿元,成为中国乳业的霸主,被业内称为“伊利现象”;而蒙牛更是以几倍的速度追赶,2004年销售收入为72亿元,仅次于伊利,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蒙牛速度”,同年6月蒙牛乳业成功上市。至此,呼市乳业“一城双雄”态势形成。一个业内公认的说法是,没有伊利就没有蒙牛,而没有蒙牛,伊利的发展不会那么快,也不可能成就呼市“中国乳都”的梦想。

  2005年,呼市奶牛存栏就达到64万头,远远超过目标50万头,其鲜奶产量也达到240多万吨,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乳品加工产业集群。当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呼市为“中国乳都”。

  提质增效  “中国制造”转身中国“智”造

  乳业界有一句名言:得奶源者得天下。内蒙古的牛奶好,源自于奶牛好、草料好。

  走进呼市正在全力打造国家级伊利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由蓝天白云、标准化的青青牧场、穿着黑白相间“花衣”奶牛悠闲吃草组合,勾勒出一幅现实版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景。

  走高端乳业发展之路,是呼市打造国家级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的制胜法宝。2008年5月,呼市《政府企业联手打造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建设标准化牧场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对于新建牧场,政府在养殖用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贴息贷款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企业对进入牧场奶牛给予统一服务,并实行优惠的收奶价格,创造了“公司+奶联社”新型合作模式。

  几年前,蒙牛就开始布局“生态草原”计划,并投入巨资建设十几座大型牧场。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和林格尔,借助万头牧场,蒙牛生产出可与欧洲高品质原奶媲美的奶源。同时,蒙牛还请来洋专家,用动物福利理念饲养奶牛。这一系列举措,使蒙牛特仑苏等高品质产品快速成长,并在世界乳业大会上代表中国一举夺得全球大奖,实现了中国乳业一个世纪以来零的突破。

  2009年,该市规划建设牧场40个,实际建成了47个,其中万头牧场2个,千头牧场26个。目前,全市已有30%的奶牛进入牧场。

  “中国制造”的核心在于中国“智”造。与优质奶源培育并举的,是呼市乳业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在蒙牛投资12亿元建立的国内最大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生产基地,平均每9天申报一项专利,每6天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伊利与科研院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乳业研究院”,发布了首个“中国母乳数据库”,直接促成了伊利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问世。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以中国母乳为标准设计的婴幼儿产品,再一次将“国人饮用奶”标准系统化。

  政府扶持是实现中国“智”造的基石。呼市以勇于争先的精神,大胆创新,制定了国内最完备的奶业发展政策,涉及饲养用地、奶站建设、冻精管理、防疫体系建设、奶牛风险基金管理等,覆盖了奶牛、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呼市政府与伊利、蒙牛共同出资,筹集资金4500万元,成立奶牛风险基金,应对牛奶价格的波动。呼市还专门与铁路部门协调,为伊利和蒙牛开通了“牛奶专列”。

  绿色发展  “中国乳都”打造“世界乳城”

  日前,被誉为“全球十大最安全银行”之一的荷兰合作银行最新发布的2010年度“全球乳业20强”榜单和研究报告显示,蒙牛以37.7亿美元营业收入从去年的第19位跃居第16位。与蒙牛同处的伊利乳业则第一次跻身榜单,荣列第17名。中国乳企首次以“军团”的形式,集体跻身世界乳业第一阵营。该行推出的年度“全球乳业二十强”,是目前全球乳业唯一的权威排行榜单。

  这是呼市以 “中国乳都”为起点,精心打造“世界乳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呼市奶牛存栏95.5万头,牛奶年产量423万吨,奶牛存栏、奶产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2元,其中奶业收入3342元,占总收入42.8%。

  世界乳业增长的50%来自中国,而中国乳业增长的50%以上来自内蒙古。2010年,呼市明确提出,要向绿色GDP转变,实现呼市向“绿色乳都”转变。呼市乳业率先掀起这场“绿色革命”。

  蒙牛投资4500万元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畜禽类生物质能沼气发电厂,日处理鲜牛粪500吨,日生产沼气1.2万立方米,年发电量1000万千瓦时,年减排温室气体约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实现奶牛“发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别对此项目授予“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大型沼气发电技术推广示范工程”。蒙牛还在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方面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目标直指“每一滴牛奶都是绿色的,每个牧场都要是生态的标杆”。

  如果把“伊利”誉为代表内蒙古的舞者,那么,在奥运会、世博会的舞台上,“伊利”以其绚丽、优美的舞姿向世界展现了无尽的魅力。目前,伊利集团便已开始着手构建囊括绿色源头、绿色产品、绿色包材、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等环节在内的中国乳业绿色链条。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正向世界兑现伊利做‘乳品绿色产业链的引领者,中国绿色事业的推动者和践行者’的承诺。”

  今年,呼市捧得了“中国绿色城市”奖杯,戴着“绿色”光环的“乳都”,正朝着打造“世界乳城”目标挺进。


【https://www.yangzhi12.com--养殖设备】

本文来源:https://www.yangzhi12.com/js/41437/

推荐访问: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上一篇: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秉义
下一篇:国际奶业企业汇聚青岛参展,关注中国奶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