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致富网
 养殖环境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养殖环境
技术 > 养殖环境 > 正文

天津东丽区养殖业发展的三十年

时间:2018-08-28 来源:养殖环境 点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0年来,天津市东丽区养殖业生产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体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全区养殖业由传统养殖向都市型养殖业的转变,由食用向观赏、休闲、生态方向的转变,由单一的生产向维护公共卫生、公共安全转变。现在我们正围绕着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要做精沿海都市型养殖业”的奋斗目标,扎实工作,努力拼搏,推进全区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
  回顾东丽区养殖业生产,从解放初期至70年代,全区畜牧业主要饲养大牲畜用以提供家役,使生产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圈里一头猪,院内几只鸡,换点零用钱。进入70年代,畜牧业仍以生产生猪、蛋鸡供人们食用为主,生产力不很发达,产品数量不多,城镇居民凭本(票)限量供应。进入80年代,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以及认真落实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方针,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积极引导和扶持专业户生产,提供了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行政管理、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了防、检、治工作,兴办了集体和个体奶牛场,实施了蛋鸡购销合同制,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使我区养殖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产业。90年代后,东丽区畜牧业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畜牧业生产也由发展生产、满足人们需求、增加总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东丽区渔业生产在六十年代以捕捞为主,七十年代才有部分村庄利用自然水坑开始养鱼,七十年代末进入人工养殖阶段。1985年市政府提出“苦干三年,吃鱼不难”,我们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调动起全区农民渔业生产的积极性,掀起了池塘开发的高潮。至1987年共计新开发鱼池20000亩,比1980年11240亩增加了175%。可以说全区水产养殖业,是以1985年的大开发为标志,逐步发展起来的。
  东丽区养殖业的三十年,是不断深化改革的三十年,是不断深化调整的三十年,三十年全区养殖业实现了四大转变。

  一是科学技术促进了养殖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加强了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了对重点品种、重点项目的研究开发,加强了高素质科技队伍的培养,科技进步对我区养殖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十几年来,全区共实施科技示范推广项目33项,其中获市、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区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特别是“肉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及生产应用”项目、“肉羊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推广”项目和“淡水主养套养南美白对虾技术示范”项目均被鉴定为国内领先。

  二是结构调整促进了养殖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随着全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畜牧业已由小规模分散饲养的传统生产方式初步实现了向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2005年中共中央下发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文件,在建设扶持政策的推动下,至今全区共建成规模养殖场72个,包括:生猪19个,蛋鸡3个,肉鸡14个,肉牛19个,肉羊8个,奶牛6个,其他特种养殖小区3个。全区2007年底存栏生猪5.44万头,蛋鸡11.5万只,肉鸡40.04万只,奶牛1161头,肉牛598头,肉羊4668只。年肉类总产1625.19万公斤,蛋类总产142万公斤,奶类总产500.3万公斤,年总产值可达2.61亿元,占大农业比重30.71%,其中规模养殖场占65%以上。一是实现了全区畜禽养殖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天津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和《天津市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安排》,在全区大中型养殖场、小区建立起了各自的规范化生产档案,各镇街乡建立了动态养殖档案,养殖生产建档率达到100%。二是良种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种畜禽场及繁育中心5座。其中种肉鸡场1座,种猪场2座,种羊场1座,天津市家畜科技繁育服务中心1座。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的良种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5%、85%、60%、65%、99%、99%。
  东丽区南美白对虾产业园区已经市验收7个,总计面积3799亩,工厂化车间1个,面积5000平米。2007年南美白对虾产量达3189吨,比2006年增加了54.3%。改造了华泰园区现有5000平方米温室大棚,建成了集生产、储存于一体的规模型观赏鱼生产基地,实现了与观赏鱼出口和室外大面积养殖相配套的产品供应基地。近几年,我们不断优化水产产品结构,把南美白对虾作为我区水产养殖的支柱品种,从苗种质量、养殖模式、养殖水环境调控、病害防治、投入品使用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总结推广了成熟先进的养殖技术,解决了制约全区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到目前为止,东丽区的畜牧水产养殖基本实现了设施化、规模化,基本实现了养殖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三是深化改革促进了养殖业由单一生产向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吃饱,而是更注重健康安全。特别是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暴发后,群众对食物的卫生、安全关注程度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为此我们特别注意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截至2007年底已完成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乡镇5个,重点单位40家,总计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畜禽养殖企业共170家,全区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率达到80%。30项无公害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得到落实。为了确保上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我们实行了从“生产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严格执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了对动物饲养、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执行《动物防疫条例》的监督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产地报检制度,落实了检疫人员责任制,做到了检疫制度、检疫人员、检疫设施、检疫设备四到位,同时加强了动检稽查,严格检查在全区流通动物及动物产品,防止动物疫病和不合格品进入我区;严格检查经营单位检疫合格证,规范动物产品进货渠道,管理加工单位和宾馆饭店对动物产品存放防疫;严格管理动物检疫,几年来确保了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和上市产品检疫出证率全部达到100%;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查处“瘦肉精”。严格落实畜牧兽医在生产中对引种、择地及安全生产的监督,在经营中对产品安全程度的监督,杜绝非法劣质产品加工上市,有效地规范了畜牧业生产,为我区动物产品进市场提供了保证,进而为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东丽区被选为天津赛区猪肉产品唯一供应基地。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能,我们于2008年进行了兽医体制改革,健全了兽医管理机构——东丽区畜牧水产局加挂东丽区兽医局牌子,增设了兽医科;成立了动物卫生执法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所;建立了动物疫病技术支撑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确定了各部门工作职责。采取竞争上岗、委任、聘任相结合的方式,12名同志走上科级岗位,从而健全了机构、明确了职能、理顺了关系、完善了制度,建立起了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兽医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强了疫病控制快速反应体系建设,严格地落实了动物疫病的控制扑灭措施和疫情报告制度,以实施免疫标识制度为重点,加大了对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重大疫情的强制免疫工作,继续加强了对牛结核、布病、马传贫、马鼻疽等疫病检疫净化;加强了重大疫情的扑灭,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后,对疫点、疫区封锁,病畜禽和同群畜禽强制扑杀,同时加强了对污染环境的消毒,防止了疫病扩散,通过有效地工作,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公共安全。

  
四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了养殖业由食用向观赏、休闲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越来越高。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需求,结合全区经济发展格局转变,养殖载体逐年减少的实际情况,我们把休闲养殖重点一是放在了观赏鱼养殖上。2006年成立了东丽区观赏鱼养殖协会,制定了天津市第一个发展观赏鱼养殖的扶持政策《东丽区扶持观赏渔业发展暂行办法》,在2006年12月13日东丽区观赏鱼养殖协会行销公司成功将8个品种1660尾观赏鱼销往俄罗斯,为东丽区外向型农业迈出可喜的一步。二是建设了“千亩休闲垂钓园”。我们按照“千亩休闲垂钓园建设实施办法”,共建设垂钓园15处1154亩。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各种配套设施,建立了休闲餐饮、娱乐活动室3处600平方米。由于垂钓园的建设,不仅仅增加了经济收入,更有效地净化周围环境,调节了空气湿度,改善了人们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改革开放三十年,东丽区的养殖业正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变,现在正在建设沿海都市型养殖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产业战略,建设现代沿海都市型养殖业;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巩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所取得的成果,推动全区养殖业更好更快发展。


【https://www.yangzhi12.com--养殖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yangzhi12.com/js/119061/

推荐访问:2018年养殖业发展前景

上一篇:南京基围虾价格上涨
下一篇:长汀首次开展渔业养殖区水质环境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