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致富网
 三农致富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三农致富
行情 > 三农致富 > 正文

少数民族杂居地区依靠养牛走上致富路

时间:2018-07-24 来源:三农致富 点击:

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往往都是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义县高台子镇,地处义县北边界,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接壤的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全镇总人口2.3万人,其中满族4417口人,蒙古族3139口人,锡伯族2518口人,共10074口人,占总人口的44%。在辽西,义县是锡伯族最多的县,也多集中在这个镇。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高台子满族锡伯族乡,成为全国仅有的七个锡伯族、锡伯族与满族联合乡之一。

义县是全省贫困县之一。高台子原来也是一个贫困乡。改革开放前,这个镇桑土营子是一个锡伯族聚居村。当时全屯四个生产队,只有一个队工分有点低值,三个队有分没值。“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经过联产承包,产业结构调整,使这里各项农村经济都有很大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发展了养牛。这个镇,牛全年饲养量达到3.6万头,比改革前增长了5—6倍,占全县牛饲养量1/3,每年销售商品牛都在2万头以上。全镇农业总收入1.6亿元,其中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收入就达1.04亿元,占总收入的65%。全镇14个行政村,已有7个养牛专业村。这个镇也成为全县养牛先进典型。这个典型给人们以很多的启示:

第一,通过养牛,给这里农民,给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农民,也给全县农民,树立了致富的榜样。他们不用外出,不用经商,不用办工厂,不用太大投资,就靠养牛也可以富起来。他们主要饲养育肥牛,买一头牛到家喂2—3个月,就能出售,每头牛可获纯利润3—500元,平均按400元计算,一般养牛户,一次养牛都在20头以上,一年可出栏3—4次,按三次,一年就是60多头,可获纯利润2万多元。药王庙村是个平原村,养牛最多。这个村后药王庙屯,有150户,500口人,有120户养牛,年饲养量达13000头,户均养牛100头,出售商品牛10000头,获纯利润400万元。按养牛户算,户均3万元,人均收入10000元。这些户经过几年养牛积累的资产都已达到20—30万元以上,有20—30户资产能达到50万元以上,少数户已达到100万元,成为“百万富翁”,是全镇最富的屯。这个屯梁海清村民,每年出售商品牛都在300头以上,获利10万元以上。他说,从1990年开始养牛到现在资产能有60万元,有六间二栋北京平大院,各种名牌家用电器应有尽有,还有一台农用汽车,现有存栏牛100头。(5月份时,价值就是4—50万元),生活已远远超出农村水平。群众反映他家资产能有100万,像这样户这个屯还有一、二户。其他养牛专业村,也有很多不同程度的富户,桑土营子村锡伯族关世伟,每年也出售商品牛200头左右,获纯利润8万余元;北砖城子村满族敖文录,去年出售商品牛130头,获利5万元,都富起来了。人们称赞他们“赶着黄牛进小康”。他们没有经商办企业,只靠养牛富起来,甚至成为“百万富翁”,这不是榜样吗!养牛真是农民一条富路。

第二,给各族农民养牛创出一条新路子,提供了经验。全镇七个养牛专业村,已有四个养牛专业村,在村外建立了养牛小区,实行舍饲。使养牛发生了革命性转变,打破了平原不能养牛的传统,历史上农民有养牛习惯,但养牛是为了耕田积肥,即或多养几头,也是副业,还得是山区或有河流的村庄,有牧场。现在养牛已由耕田积肥转向养商品牛出售,由副业转向了主业,由放牧转向了舍饲,由山区转向了平原,由庭院饲养转向了村外小区饲养,这是养牛大发展必然趋势,多养牛庭院搁不下,就要求到村外发展,这个镇党委和政府,就是及时适应了群众这个要求,几年来先在三个村,已帮助在村外建起三个小区。每个小区占地30亩,建20栋房,每栋有饲养人住间,有饲料储备间,有饲养间。今年又建一处,已有四个小区,一栋牛舍一次能养牛30头,一个小区一次能存栏600头。养牛户可根据自己需要租用几栋均可。建小区需要资金,镇政府采取几种办法:建第一个小区是镇村出建筑材料扶持,养牛户出资金,建后产权归养牛户所有;建第二个小区是镇村出资,建成产权归集体所有,养牛户租用;建第三个小区,镇村资金不足由养牛户预交资金,仍归养牛户租用,租金用完后再交。现建成四个养牛小区,入住养牛户50户,一个小区一年可饲养牛1800头,一年四个小区,饲养量可达6300头。这种饲养方法好处是:(一)解决了饲养量大,庭院小的矛盾;(二)解决了村内环境卫生,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基础;(三)便于集中防疫灭病,每个小区都有一名防疫员;(四)便于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他们自发的建立养牛协会,随时可以交流经验;(五)便于购销,在小区外就形成了交易市场;(六)养牛户把养牛变成了主业,种植业变成了副业,由老幼妇女经营,也有利于今后土地集中,发展种植大户,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农业。

第三,由于养牛业发展,也促进了种植业发展,使农业生产出现了良性循环,而且也有利于改变生态环境。全镇几年来农田施用有机肥大量增加,据了解每头牛一年可攒一万多斤精肥,全镇牛饲养量3.6万头,即可施3.6万亩地。每亩能增产200斤,全镇就可增产720万斤粮食。施基肥多,就不再随种下化肥,施化肥减少了,每亩可节省20斤化肥,3.6万亩地就可以节省72万斤,减少72万元开支。粮食增产了,也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牛多肥多,肥多粮多,秸秆多,又转化为饲料喂牛,出现了良性循环。平原地区牛所以能发展起来,就是有大量秸秆可全部转化为饲料。由于有机肥料多,化肥减少,也改良了土壤,逐渐也改变了生态环境。这里出售的肉牛,已经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为无公害育肥牛。

第四,由于养牛业发展,也带起了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农产品加工业,养牛需要酒槽,全镇已办起了18家小酒厂,年产酒槽2万多吨,供给全镇养牛饲料。每个酒厂年需加工粮食72万斤,18家酒厂共需加工粮食达1300万斤。粮食增产也有了销路,可转化为酒和酒槽,即增了值,也解决了卖粮难的问题。饲料加工业也兴旺起来。草粉加工厂发展到十家。由于牛发展起来后,已有了市场,往来人员增多,餐饮业,旅游业也渐兴旺。真是一业兴,百业旺。

在一个贫困县,有这样一个好典型,是非常可贵的,因为他给摆脱贫困走向致富树立了榜样。这个镇养牛所以发展起来,而且越来越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引导,典型影响,群众自愿,稳步发展,所以才取得今天的成绩。这个镇历届党委重视养牛,在1990年时,当时党委就组织过各村,重点户去外地参观过养牛,当年就在药王庙村有10户养牛,但由于管理跟不上,有六户失败不养了,有四户坚持下来。但当时营利不多,在县、镇畜牧技术干部的不断指导下,后来有了经验才慢慢发展起来,后药王庙梁海清,开始借钱买4头牛,当年获利1200元,第二年就买16头,养牛数量就逐年增加。养牛户也就逐渐多了起来,形成了养牛专业村。北砖城子村也是先有敖文录(满族)等几户养牛,桑土营子也先有关世伟(锡伯族)等几户养牛,在他们的影响下,这两个村也都成了养牛专业村。这个镇的养牛,就是这样,开始政府引导,后来典型影响,群众自愿,失败了也不埋怨,成功了就坚持,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的。

第二,资金自筹,政府扶持。与经商、办工厂、搞企业比,养牛投资是小的,但是与发展农村各项经济比,养牛还是投资大,成本高。目前这个地方买一头牛就需3000—4000元,再加饲料等费用,就得5000元,要成为养牛专业户至少得养20头以上。成本就得10万元,靠农民种粮积累资金是很难办到的,由于自愿他们会想办法自筹,但是有些户确实也筹不上来,或能筹一些,这就需要政府扶持。这个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刚发展的时候,银行为扶持发展养牛,曾发放过贷款达100多万元,扶持起来后,再自己“滚雪球”积累,所以才有现在的成果。进入2000年以后,牛发展起来了,建小区,更需要政府扶持,这个镇几年来从镇办企业中就拿出100多万元,扶持了各村建小区。

第三,改变传统,科学养牛。养牛由耕田积肥、放牧转向饲养商品牛、舍饲,必须靠科学管理,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开始养牛有六户失败,就是不懂科学管理,如育肥牛,决不能使牛回头添毛,必须用两根绳子拴住。买来新牛到家必须首先驱虫,再有科学调配饲料等,这些关键性技术,开始农民都不懂,就靠传统办法养牛,还怕花钱,不买饲料靠放牧,所以牛长时间长不起来,育肥不快。这个镇当时的畜牧技术干部,工作过硬 ,通过努力,吃住在村,使养牛户,改变了传统方法,提高了科学饲养管理水平,逐步使养牛户技术过关,并达到了普及,才使现在育肥牛,只需2—3个月,就能出栏,缩短了育肥时间,一年就可以出栏3—4次,增加了收入。

第四,搞活市场,购销畅通。大量育肥牛不仅需要销售,而且必须有牛源购进,所以必须把市场搞活。开始养牛户从附近本县及外县买到牛,养牛户多了,就有了牛贩子——经济人到外地贩牛,现在都远去了内蒙。靠自己繁殖是不能大量育肥牛的,必须买成牛,十多年来证明,没有出现买不到牛的现象,这里离内蒙古是比较近的,只要内蒙古大草原牛群不断,这里就有育肥牛源。刚开始是附近本县、阜新、锦州,有的是回民买去,有的是屠宰场。牛多了现已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去年镇里养牛协会就和北京卓辰公司签订了合同,年销售量为1万头。现在这个镇购有牛源,销有市场,可谓购销畅通。全镇已有30多名经济人,在各地从事购销活动。市场活跃,还有大发展趋势,所以这里养牛业前景非常光明。

第五,社会需要,市场稳定。是这个镇养牛得以不断发展起来的重要条件。高台子镇从养牛开始,已有十五年以上,牛肉价格稳定,牛价还有上升。没有像养猪羊鸡兔等那样忽高忽低,有时就受挫折,如养羊近几年就是低潮,全县羊饲养量大大下降。而牛价格始终稳定,甚至还有上升,群众反映,养牛没有赔钱的,还有的说牛好饲养,疫病少,没风险。不赔钱风险小也激发了群众养牛积极性。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食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需要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大大增加,牛肉在国内外都有广阔市场,所以养牛业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还是一个最具有前途的一种产业。这个镇养牛不仅需要大发展,全县也需要大发展。

第六,班子变更,养牛不变。十多年来,这个镇的班子已变更了五、六次,但是哪届新班子都重视养牛,班子的传承性,也是高台子镇养牛所以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目前高台子镇养牛业,方兴未艾,稳步发展。

锦州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


【https://www.yangzhi12.com--三农致富】

本文来源:https://www.yangzhi12.com/hq/49016/

推荐访问:养牛走上致富路

上一篇:全椒引来上海奶牛落户
下一篇:松桃农民靠养耕牛致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