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致富网
 加工项目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加工项目
项目 > 加工项目 > 正文

甘肃省平凉市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时间:2018-07-25 来源:加工项目 点击:

  一 、甘肃省平凉市牛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平凉市把以牛产业为主的草畜产业列为全市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市牛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向前大步迈进,形成了养、加、贸一体化经营的基本框架。一是牛肉基地进一步扩大。至2004年底,全市包括异地育肥牛饲养量达到了75万头、出栏商品牛28万头,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3%和14.4%。以东五县为重点区域实施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饲养,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肉牛基地,牛饲养量占全市的90%,出栏量占全市的98%。建成万头养牛乡35个、千头养牛村137个、百头养牛社1310个、十头以上养牛大户8456个。涌现出了一批集约化、工厂化的养牛企业。二是草产业发展较快,养牛的饲草料基础进一步夯实。2004年,全市紫花苜蓿留床面积107万亩,复种禾草30多万亩,种植饲用玉米40多万亩。三是龙头企业有新发展,加工能力有所提升。通过争取部、省投资和招商引资等渠道筹资新建和扩建了景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0万头肉牛精细加工厂、西开牧业有限公司、平凉市福利制革厂等一批加工企业,扩大了加工规模。四是市场建设加快,营销环境改善。近年来,全市新建、扩建畜禽交易市场80多处,有效地改善了交易环境,扩大了畜产品销售量。同时,加强了宣传、推介等促销活动,牛肉、皮革、熟肉制品、骨制品等“平凉红牛”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活牛及牛肉已销往国外市场。五是项目建设所有突破,发展后劲逐步增加。近年来牛产业依托项目求发展,通过积极拓展招商引资、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渠道,新上了世界银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项目、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冷链体系建设、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建设、南德温肉牛冻配改良、养畜整村推进、肉牛精细加工等一批外资和国家、企业个人投资的项目,总投资近1.6亿元。这些项目的逐步实施,对牛产业发展将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六是产业效益进一步提高。牛产业养、加、贸总收入达到9.25亿元。

  二、加快牛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与措施

  1、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突出质量效益,加强饲草料生产,扩大饲养规模,加快品种改良,扶强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推广先进技术,推行系列服务,争创精品名牌。建立适应市场、产销紧密结合、收入分配合理、高效运行的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链,促进牛产业向精准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牛产业工业化进程,带动全市农业逐步走向工业化。

  2、发展目标

  2005年~2008年,只要是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加工水平,构筑市场体系,提高一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生产水平,建成一百万亩饲用玉米基地;建成一百万头肉牛基地,通过扩大繁育与异地育肥出栏商品牛50万头;扩建、新建一批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加工层次,完善种养加贸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产业总收入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养牛收入800远。

  2009年~2010年,主要是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牛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以自产肉牛为主,吸引周边地区牛资源,以质量标准化、产品终端化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深度、精度加工、实现多层次增值。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种、养、加、贸一体化的产业链。产业总收入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养牛收入1000元。

  2010年以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西北和广大黄土高原地区肉牛资源,按照国际质量标准,进一步扩大加工规模,把平凉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的牛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3、发展措施

  今后将从十个方面入手,促进牛产业的全面升级:

  (1) 扩大饲草料生产,从饲草总量上提升。

  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基础上,扩大耕地种草,到2008年,耕地种草要达到17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100万亩,一年生牧草70万亩。二是扩大饲用玉米种植,面积保证在100万亩。三是实施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工程,提高天然草地产草量。四是大力推广以青贮,氨化为主的饲草料科学加工调制技术,到2007年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

  (2) 加快繁育,扩大育肥,扩展区域,从养牛总量上提升。

  一是以千家万户繁育为主体,专业繁育大户为骨干,加快繁育速度,增加自繁自育牛的饲养量。二是以集约化育肥场为中心,以育肥大户为骨干,以场带户,场户结合,大力发展肉牛短期育肥,增加商品牛出栏量。三是扩大肉牛养殖区域,增加全市的饲养总量。

  (3) 加快品种改良,从肉牛质量上提升。

  制定“平凉红牛”的标准与选育方案,在保持“平凉红牛”整体优势的基础上,以南德温肉牛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用三个工作年度完成南德温肉牛冻配改良20万头,生产南德温杂交母牛7万头,形成“平凉红牛”的基础母牛群,以提高“平凉红牛”的质量和饲养效益。

  (4)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实现产品终端化,从产业效益上提升。

  一是扩大加工规模。加快景兴10万头和西开牧业5万头屠宰线建设速度,于2005年建成投产,扩大屠宰规模,提高牛肉的精深加工水平。逐步扩大熟牛肉、明胶、生化制药等产品的加工规模,增加加工产品总量。二是延伸产业链。按照高起点、高层次、终端化、高效益的原则,选择国际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到2010年,形成肉食品、熟肉制品、皮革制品、骨制品、生化药品五大系列的深加工产品规模。三是整合企业资源。按照现代化企业的要求,采取控股、参股、重组、兼并等各种手段促进龙头企业走向联合,组建平凉红牛企业集团,并创造条件争取发展成为上市公司。

  (5) 加强市场建设,从拓宽产品销路上提升。

  一是加强市内市场建设。加快建设肉牛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和乡镇集市活畜交易市场,形成市内三级市场网。二是扩大国内市场。在巩固现有20多个省、市(区)的固定销售渠道基础上,以大中城市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我市牛产品的覆盖范围,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三是创造条件,扩大出口。四是推行品牌名牌战略。结合“平凉红牛”的选育,加快“平凉红牛”证明商标的注册,争取2005年底提出申请。

  (6)加强科技引进、示范与推广,从科技含量上提升。

  一是加强科技示范,根据饲养布局,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建立养牛小区。二是加强科技培训与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市、县(区)技术培训机构和设施,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组织企业家分期分批到大专院校接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与甘肃农业大学和甘肃省畜牧研究所建立地院、地所合作机制,依靠大专院校和科技院所的科技、人才资源,为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7)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从强化服务功能上提升。

  一是加强乡站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乡站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防检疫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动物防疫政府负责制,严格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牛产业安全发展。四是加强肉牛改良体系建设,坚持以冻配为主的原则,依托乡、村服务组强和乡、村技术人员建立品种改良体系。五是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督,对产品生产实行全程监控。六是加强环境评价与保护,把加快牛产业的发展与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8)广开筹资渠道,从资金投入上提升。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二是克服困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协调力度,争取银行扩大投资。四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五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吸纳社会资金投资牛产业。

  (9)完善经营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产业化经营水平上提升。

  一是建立“公司+农户”的经营机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关系,通过龙头企业把农户组织起来。二是大力发展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养牛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引导农村能人投资和养牛大户入股,兴办养牛合作社。

  (10)建立督促落实机制,从工作推动能力上提升。

  将种草、秸秆青贮氨化、牛饲养量、牛出栏量、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龙头企业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市场建设等牛产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考核内容,进行专项考核,确保牛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我市牛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https://www.yangzhi12.com--加工项目】

本文来源:https://www.yangzhi12.com/xm/50825/

推荐访问:甘肃平凉乡村旅游发展

上一篇:俄罗斯联邦乳品工业概况
下一篇:唐山形成国内最大乳品企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