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致富网
 养殖环境 |  手机版 

栏目类型

养殖环境
技术 > 养殖环境 > 正文

乳业巨擘为振兴拓路

时间:2018-07-21 来源:养殖环境 点击: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奶业振兴态势分析会”就当前奶业的发展形势、面临的问题和振兴奶业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对于振兴奶业的对策,来自国内的一些大型乳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的观点鞭辟入里,使我们深切地感到了中国乳业振兴的“新希望”所在。

  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要制定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对企农的扶持政策

  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勇说,我们经常谈乳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它包括为社会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食品的责任,还包括中国乳制品企业带动奶农增收致富的责任。"三聚氰胺事件"说明,现有的生产模式很难保证食品安全。因此,要确保食品安全,必须改变中国奶业发展重加工、轻养殖的观念,从养殖模式到资金投入,政府必须倾注更多的投入和精力。

  新希望在多年与基层地方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在强调要改善养殖环境,增加奶农收入,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支持奶农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不会增加,因此,在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的过程中自然向加工环节倾斜。县县建厂,处处冒烟,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因此,要解决质量安全矛盾,必须在养殖环节还账,倾注更多的投入。奶农毕竟是弱势群体,由一家一户养殖转换成规模化规范化养殖,要有扶持。

  养殖模式的转换是食品安全的需要,也是奶业乃至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可持续发展更多的是政府和协会要做的工作。模式转换涉及到发展观念转变,资金投资转变,按照目前的管理机制,很容易把奶农排斥在外。"三聚氰胺事件"后,企业都宣传自有奶源,好像现在的奶源都是企业自有的,这种宣传是糊弄消费者的。把奶农排斥在外,就失去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政府对此要高度关注。发展奶源,带动奶农致富增收这个责任不能缺失。

  中国奶业的发展,奶农应该是主体。在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奶农仍然是主体。新希望的做法是争取政府的资源,把当地散户养殖跟企业共同组成奶农合作社,二次返利。目前奶农缺乏技术和资金,企业倾注一些。养殖模式转换过程表现在奶源升级,短期内质量会有提高,而效益提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养殖模式转换的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关注企业的效益。奶业升级肯定对企业经营造成短期压力,虽然从中长期来说是良性循环的态势。政府应研究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对奶农和企业的扶持政策。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要研究乳品供求失衡时达到产销基本平衡的措施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部总监郑大真认为,行业发展的波动主要由五大因素造成。一是行业的周期因素。中国乳业发展,近几十年来一直有周期,两三年或者三四年一个周期。周期的市场调节实际上表现为奶农卖难,一直到现在。2006年、2007年又到了奶源发展的高峰期,为什么没有发生市场调节?主要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干旱使世界牛奶产量到了一个低谷,所以,正是我们的出口大量增加,才把国内的奶源过剩变成了供需平衡,但这是偶然因素。其实,国际的供求关系也是有周期的,但这次的周期发生得比较剧烈。第二个因素是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进出口影响。2007年国际奶业大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通过价格,通过增加配额,增加补贴等等,促使产量增加,但是不巧又赶上金融危机,造成奶农卖难。中国国内也是如此轨迹。第三个因素是金融危机。第四个因素是"三聚氰胺"。第五个因素来自政府的政策法规的导向。五因素是造成产销波动的根源。

  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那些必然因素是否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但目前很多因素还在。如国内周期的波动,实质上是政府缺少调控手段,就像股市一样,我们只有"做多"机制,没有"做空"机制。我们可以通过政策让乳业快速发展,但是当出现供求失衡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方法达到产销平衡?国际上乳业发达国家通过3个措施来解决调控的问题以实现供求平衡。一个是通过配额,一个是价格调节,一个是政府收购。我们现在还缺少这些手段。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不向解决问题的方向靠拢,市场剧烈波动将会反复出现。要保护奶农利益必须解决供求关系,必须加强行业宏观调控。要解决目前食品安全和环保两大国际热点问题,政府管理不能只是事后就事论事,要建立产业发展投入机制。

  比如,中国奶源生产有很大的季节差,产奶高峰有余低谷有缺,复原乳实际上是企业调剂奶源余缺一个手段,但目前的政策使这个手段难以发挥作用。政策法规要细,不能按下葫芦又起瓢。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要在实行行业管理中切实落实和普及标准化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历俊强调,质量安全的核心问题是奶源,而牛的质量是奶源的核心指标。现在政府对牛的投入很多,对生产管理的投入不足,包括投入品管理、牛群的生产过程管理和市场管理。

  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要实现每个环节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要规模化生产,但是规模化以后就是要推行标准化,否则,规模越大,隐患越大。推广标准化,要从育种起步,然后是防疫、饲养、挤奶、运输等等,每个环节都做到标准化,才能看到标准化的效果,那就是奶源质量得到保障。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奶源质量,而质量管理措施似乎就是靠检测。"三聚氰胺"事件说明,在奶源检测上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增加了很多指标和检测成本,但是并没有把住这个关。因此,严格实行标准化,管理向前延伸,不仅为消费者负责,更为生产者负责,奶源的质量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乳制品市场是两个市场,一个是对消费者做的普通的终端零售产品,即饮用鲜奶、酸奶、奶粉等,而另一大块是我们国内所忽视的,就是作为工业原料使用的乳制品,比如在面粉的焙烤行业,有很多是以鲜奶做辅料加工的。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国内奶制品出口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工业用奶粉的出口。工业用奶粉的主要用户是食品加工企业,正是很多乳品加工企业做出了工业奶粉,带动了我国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三聚氰胺"事件后大量进口的工业奶粉,原因虽然是进口奶粉的性价比使得食品加工企业愿意接受,但从另一个方面展示出食品加工行业是工业用奶粉的一个巨大市场。可见,进口奶粉并不是洪水猛兽,国家应该有计划地调剂乳品加工,不仅调节淡旺季,也调节进出口。乳品加工虽然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如果进口奶粉的性价比远远低于国产工业粉的时候,国家应利用其对国内乳品行业的发展加以调剂。

  国际乳制品消费量为啥很高?因为国外的奶制品消费不是副食,而是主食。奶制品就在三餐中,面食、炒菜无所不有。我们也要加强科技投入,以减少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压力,开拓新的内需。


【https://www.yangzhi12.com--养殖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yangzhi12.com/js/42714/

推荐访问:官路巨擘

上一篇:养牛专合组织落户筠连,周边村民跟着发“牛财”
下一篇:陈怡霖,女大学生成了养牛“状元”